朋克教母去世,杀马特是“中国朋克”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西太后Vivienne 裁剪 朋克教母去世,杀马特是“中国朋克”吗?

朋克教母去世,杀马特是“中国朋克”吗?

2023-09-23 22: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500

500

告别2022的时候,英国著名时装设计师“西太后”Vivienne Westwood也告别了这个世界。

这个“一身反骨”的女人,到底是怎么影响着两个世纪的时尚和潮流?

500

设计界最叛逆的灵魂?

西太后薇薇安的一生可以用自由和叛逆来概括。

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奶奶,曾经为爱私奔,又和小自己25岁的男性在一起,甚至还恶搞过英国女王。

她一手缔造了朋克时装,使时装具有狂野粗鲁的外表,成为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里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另类时尚。

500

离经叛道就是她的DNA。

她喜欢用激进强烈的视觉语言打破所谓的陈规,从机车文化、叛逆青年中寻找灵感,打造属于年轻一代的“朋克话语”。

甚至让“朋克”在摇滚的黄金年代成为最先锋的风格。

薇薇安从给性枪手乐队设计演出服走上了设计师的道路,后来乐队经纪人,也是她的丈夫,在伦敦开了一家时装店,买唱片和衣服,带领起“朋克风潮”。

小店集聚了大批朋克青年,薇薇安不断设计出他们喜欢的服装,她后来也被誉为“朋克教母”。

500

后来,在和她第二任老公McLaren的合作下,薇薇安掌握了英国朋克青年的心理。

标新立异的服饰和演出,让薇薇安和McLaren成为英国朋克运动强大的推动力。

500

皮革、裁剪和铆钉是朋克服饰的代名词,金属元素的运用也非常广泛。

同时,铁链、破洞、撕口子的T恤、18禁也是朋克风常客。

除此之外,他们还很爱把眼周涂上浓厚的黑色眼影,就像熬夜了的丧尸一样,资深爱好者还会把整个嘴唇涂黑。

500

500

西太后打造出来的朋克风格改写了 70 年代的时尚,也影响了现代时尚。

前几年流行的内衣外穿,就是她开创的。

在当时还相对比较保守的英国,甚至还有些挑衅的意味。

但也正是因为这种个性,让英国的时尚地位高了一个level。

500

1992年,西太后获英国皇室颁授的OBE勋章,2001年,还获选为英国皇家工业设计师。

虽然说,有很多人都get不到她的设计风格,认为她是为了博眼球和造势。

但没有她,伦敦时装周就不会成为四大顶级时装周里气质最独一无二的那个。

何况她还启发了麦昆、山本耀司等一代又一代的设计大师。

杀马特是“中国式朋克”?

说起西太后的朋克时尚,会有很多人下意识想起中国曾经也有段“本土朋克”。

嗯!说的就是你,杀马特同学。

500

想到杀马特,就是那一飞冲天、抓人眼球、色彩斑斓的“十块钱洗剪吹”,还有在互联网上流传已久的家族口号。

不过说实话,小印也觉得在某种程度上,杀马特和朋克还是有点像的……我是说发型哈。

500

但大部分人们不会把杀马特当作是一种朋克文化,它反而更像是一种属于小镇青年和底层青年的怪诞文化。

杀马特很多都是未经历过高程度教育的孩子,有着对安全感和情感的渴求。

他们在大城市中打拼,经历过欺骗和压榨,只能通过怪异的发型和花花绿绿的廉价获得存在感和安全感。

因为看起来很叛逆,就不会被欺负。

很明显,这和西方叛逆的朋克文化根本不挨边。

500

杀马特只不过是学到了朋克和日本视觉系的一点皮囊。

他们构造出了一个自以为前卫的形象,但形象原创力薄弱,模仿痕迹重,观感也不能算得上好。

打耳洞、染头发、装深沉,他们试图接近朋克和视觉系的主流,却又一次次失败。

杀马特这个群体并没有形成像朋克青年那样长期的风潮,也没有发展成一种态度和时尚,甚至被社会主流排斥、直到消失。

500

在现在,他们的出现也只不过是当成被戏谑的对象,充满了讽刺和蔑视的意味。

除了头发,他们一无所有。

而像杀马特这种亚文化,在当时主要是一个用来区分同类的标签。

他们可是一个网络家族。

融入杀马特,不需要高昂的资金投入,一部山寨机或网吧包夜就行了。

换个角度说,你把名字和空间、个性签名改了,就是杀马特家族的一员。

500

家族内的成员们共享着差不多的生活环境与价值观念,其实也代表了一种生活形式及独特的社会状态。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各有各的规则和玩法,加入了杀马特,你我就是最亲的家人。

说到底,“杀马特”不过是时代阶段化的产物。

杀马特和朋克差十万八千里?

既然杀马特没能成为中国本土的朋克文化,那它和正宗朋克又有啥区别呢?

首先,朋克和杀马特的生存环境就差了十万八千里。

英国社会青年失业的现实问题和阶级矛盾,是激发青年反叛心理的主要原因之一。

经济大萧条,朋克青年的衣着和身体本身就被作为反抗的符号,也被看做是和政治唱反调的载体。

不少人都有这“反时尚”的态度,他们喜欢“格格不入”的打扮,与英国倡导的精心装扮和绅士风格背道而驰。

500

而杀马特呢?他们没有自由生长的环境。

就像好学生和坏学生的对比,看到他们另类的打扮只会让爸爸妈妈说:“离他们远点”。

“杀马特”造型夸张还毫无审美含金量,相较于传统审美,多数人打心底里接受不了杀马特。

自然而然,杀马特也发展不起来了。

500

其次,朋克有着非常厚重的美学支撑和归属。

朋克推翻了人们对性别的刻板印象,彻底打破了性别二元论。

男人可以穿破烂的裙子、渔网袜,女人可以剃光头,穿战靴,朋克的气质可以在性别中切换自如。

500

虽然也不是很好看(别打我),但却助长了新的消费和趋势。

而且朋克还有音乐的buff。

朋克青年用音乐挑战主流文化,试图争夺属于他们的话语权。

召唤来自世界各地的叛逆青年加入他们的朋克阵营。

500

疯癫的舞台风格,色情露骨的歌词都是具象化的表现,不管多低俗都能被美化成“朋克态度”。

江湖上甚至还有个笑话:朋克乐队招聘乐手,不需要唱功,只需要跳的越高越好。

和朋克相比,杀马特却始终没有传递出明确的价值观。

人们不知道他们想干什么,不知道他们为了什么。

500

杀马特不像朋克一样,能用音乐表达态度、用穿搭表达想法,感觉就像是为了叛逆而叛逆,没有明确的发泄出口。

杀马特借了朋克的形,却没有修炼出朋克的魂。

这样的杀马特文化,又怎么能活下去呢?

500

另外,朋克文化是略带暴力属性的。

朋克文化致力于颠覆传统、抵制制度。

早期的朋克团体,和街头霸王没啥区别。他们打架斗殴,抽烟喝酒,这种“坏学生”式的生活方式,用“朋克”两个字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定性为态度。

他们热衷于制造混乱和引起骚乱,在动荡不安的世界中诞生,撕碎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最开始就是想着用暴力震惊和激怒世人。

500

毕竟,朋克文化还吸引了纳粹的关注……

但杀马特从来和暴力不挨边。

不得不承认的是,西方朋克和杀马特确实有着相似的脉络,就是那群被忽视的反叛青年。

500

他们激进、叫嚣现实,用自己的方式支撑生活立场,对社会表达出不满和愤恨。

放纵荷尔蒙在理想和现实中燃烧。

我们也可以简单理解为青春期的少年想要获得大家的关爱……

500

最后,小印想说的是:

朋克的叛逆,被西太后塑造成了高端大气上档次;

杀马特的叛逆,无法直视;

但你的叛逆,你妈只会觉得你弱智(狗头)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